高中物理网 | 探索伽利略、牛顿与爱因斯坦的物理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年考题 > 物理学习方法研讨

初中物理学习点拨:从课本基础到解题能力

2020-08-07 21:27:00  高中物理网  gaozhongwuli.com

初中物理学习要立足于基础,又要高于基础。同学们在牢固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经常去回顾解题的切入点,概括解题思路,将自己的解题能力提升上去。

原创:齐思源,王尚老师物理教研梯队成员。

文章来源chuzhongwuli.com,微信公众号:初中物理七百讲

物理学习

学习物理同学们要讲方法,要提高学习效率。近期有初中生家长向我咨询:咋才能学好初中物理呢?自己孩子学习挺用功的,在物理上投入了不少精力,课后多做了不少习题,可是在考试中总是发挥不好。下了不少功夫却拿不到高分,孩子越考越没有自信心了。

班里学霸们都非常重视学习效率,主动去改进学习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学霸们学到的知识更多,考点理解的也更加扎实、到位。

如何学好物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同学们间学习差异太大,适合甲的未必适合乙。同学们需要结合自身的学习问题来进行调整。笔者这里只重点探究这个问题:

物理学习

从基本概念到解题能力

在掌握课本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后,再提高知识点应用能力,有一段艰苦困难的历程必须要走。

因为物理的概念太广,而各个分支之间的联系又比较紧密,只有在基础知识熟练、扎实的基础上,升华到融会贯通,才能取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进而在考试中考取高分。

而想做到做好这一步,就要虚心听物理老师的讲解,又要有所侧重、有所思考、循序渐进地深化理解,提高分析能力,在不断、细心、耐心的解题过程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应考水平。

基础知识的掌握简单吗?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齐思源原来文章提到过,学物理就是一个逆水行舟的过程,如果不努力向前进,就会顺流而下。

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呢?举例说明,有些同学在做完某类型的题目后,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去做这类题目甚至是原题,发现还和新题一样。这是因为他们做题时与做完题之后,没有做到对题目进行深入剖析,没有概括总结题目的解题规律。

人的记忆总是这样, 岗学完的知识点印象最深刻,公式也可以熟练应用,课后做题也能够完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不去回头看,就会渐渐遗忘,也不会做题了。这就像前文提到的逆水行舟,如果你不去向前划船您的状态就是顺流而下了。

我们老师在课上在讲完一道题后,通常都会说,同学们课后可以找一些类似的题做一做,在强化巩固下。可很多的同学就没当回事,没有去完成这项任务。

这样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考场上或作业里,再碰到这类题,依然是不会做。而班里的学霸们会很自律,会抽空找类似的题做,再把这些题与老师讲解的例题相比较,看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归纳一下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物理学习如逆水行舟。表面看来很辛苦,但是这是一个不断锻炼自己身体的过程,在你锻炼的过程中,您的能力会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提升起来,能力自然就强过那些始终不付出努力的人。

当您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之后,您会发自肺腑的认为这些努力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让自己对物理的学习信心十足,也培养了自己对中考的自信。

物理学习

物理考场上题要做对,还得快

我们物理教研组的王尚老师曾写文章提到这样的案例。物理考试与篮球比赛是很类似的,带球跑、三步上篮、跳投、篮板这样的基本功要会,还得非常熟练,才能得分打好比赛。

无人盯防时您会三步上篮是一回事,能不能在激烈的赛场上三步上篮得分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初中物理考试更是这样。您想在考试中考出高分,那么一定要把基础知识掌握牢靠,这是学好初中物理最基本的要求,而且您还得在考场上灵活、熟练地运用起来才行。

什么是基础知识?如何才叫做把基础知识掌握了呢?

课堂听讲听懂了,可不能说掌握了,距离自己扎实掌握,熟练灵活地运用,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

体育课上,老师在您面前演练了一遍三步上篮,您都看懂了,那您就会了吗?

您觉得这就算学会了?就可以立刻去参加篮球比赛了?

初中物理的学习与考试,是何其相似。

我们老师讲概念,讲公式,讲几道题,您听一遍就觉得没问题了?都掌握住了?差远了,讲的这个概念能解决啥问题?有什么相关公式推导式?常见的题型和陷阱,又分别有哪些?

这些都得自己去思考,去琢磨。

我们正规的物理教学安排,课堂讲课,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还要求同学们改作业错题,考前认真备考,月考、期中期末考后还要分析试卷。

这些,都是在帮同学们进一步把知识理解透,熟练掌握知识啊。

初中物理网小牛顿团队

http://n.chuzhongwuli.com/

初中物理七百讲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初中物理七百讲)内,对初中物理所有重要考点都做了详细的解析,而且有很多同步教学视频,都是免费,希望这些内容对同学们的学习带来帮助。

原创作者:齐思源,王尚老师物理教研梯队成员。

未经作者授权,文章不得转载。

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初中物理七百讲,所有。

   

王尚微信公众号

收藏这篇文章到:
我要收藏到物理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