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网

高二上学期物理为何这么难?

王尚老师微信

(文/王尚)家长咨询:王老师您好,我家孩子是女孩,刚上高二。她的物理并不是强项,不过还凑合;高一结束时,其实我原来打算想让她读文科的,后来因为她们学校理科很强,文科比较弱,我们就选择了理科。可是这个学期开始,孩子的成绩就直线下降。第一次月考相比分班考试成绩退步了10名,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下来,有退步了8名,一下子从班里前十名跑到最后十名去了,我好担心啊,高二上学期这么难,怎么学啊。我们都后悔读理科了, 王尚老师请您务必给我回复,一位非常着急的妈妈。

有很多学生力学部分学得不错,但是在进入高二学习后,物理成绩下降得比较厉害。很多学生感觉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有些着急,怕将来拖理综成绩后腿。高二物理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电磁学。主要的章节是:静电场、恒定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其中前三部分是选修3-1的内容,电磁感应属于另外一本书的内容,从往年的教学进度来看,一般期末考试前我们会学到楞次定律部分(当然,这个进度因为过春节早晚也很大)。

高考冲刺要有规划

高二上学期物理变难的三大因素:

(1)知识点抽象

高二物理主要内容是电磁学。初中力学与初中电学是截然断裂不同的,高中力学和电磁学的联系非常紧密。

我们高一学过的力学的东西,在高二静电场里全部用到了。

比如,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类平抛运动等;也就是说,静电场要学好,题要会做,就得又研究电学又研究力学;大家要尤其注意动能定理与平抛运动在这里的应用。静电场后面的磁场和电磁感应,考题更加的综合。

力学的东西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比如弹簧秤,两球的碰撞等;但是静电场就不是这样,电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带电的粒子、验电器这些都是在生活中没有见过的。还有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这些概念,远远比弹簧弹力、重力、动能等力学概念难以理解。

恒定电路以闭合电路为基础,探究闭合电路的电源、电流、焦耳定律、闭合欧姆定律、测量的灯泡的电阻变化关系、多用电表原理与应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从内容上不难看出,比起初中电学内容来说复杂了很多。这一章的内容涉及到很多实验,大家在做实验,操作和观察各种电表的时候应该特别留意注意事项。其实从高考物理的角度来说,这一章教材并不好,因为高考考核主要是以实验为主,而课本上并没有把一些重要的实验讲明白。这些重要的实验大家可以参考王尚老师原来的一些文章。尽管课本讲解的很基础,但是首要的还是深入理解其实验原理,并通过大量题目的联系,学会发散使用在一些综合的实验难题中。

磁场内容分为两部分,是依照磁场力而划分的。其中带电粒子受到的力是洛伦兹力,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也是本章的重点。另外一个磁场力是安培力,它是通电的导体棒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这个力主要是与接下来电磁感应结合命题。

(2)教学进度加快

为了给高考备考(高三的三轮复习)挤时间、赶进度,学校必须加快高二物理的教学进度。这是客观的,老师们也是不得已才讲得这么快啊。

对比一下,力学部分,我们学了整整一年(两个学期),但是静电场知识(更难理解更难记忆),我们只学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

教学进度的加快,是很多学生赶不上的最主要原因。这是客观事实,不能改变,调整的只能是咱们自己。既然已经选择了理科,就必须要尊重自己的选择了,努力吧。当然了,文科也会加快进度,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王尚个人认为这一年也是整个高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3)考点综合

前面说了,力学的知识在电磁学都要用起来。在一道静电场的题中,经常融入能量和动量的分析,这都要用到力学能量和动量的方程。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主要考察的是圆周运动和几何解三角形的问题。电磁感应是综合题,主要考点集中在法拉第感应定律上,需要用到电路分析,以及能量和动量。电磁学部分,比较重要的公式有:库仑定律,电场强度计算,电势能的概念,电势差的公式,电容的计算公式,安培力BIL,洛伦兹力公式qvB,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Lv。试卷中的综合题经常会中涉及到力学的动能定理、动量守恒、类平抛运动、能量守恒wuli.in等。

这个学期物理考试分数,会接着上个学期继续把学生之间的分数拉开、拉大,让成绩好的分数更高,成绩差的分数更低。这也是我们高考“淘汰赛”的必然要求与前奏。很多学生的成绩大幅波动起来,有时候考得很好,有时候却不及格。班级的前五名之争开始变得剧烈起来,谁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引领一百单八将。这是前几名的情况,班级中等生的变化情况亦是如此。总的来说,班级平均分再一次下挫,不及格变得经常化。在起步阶段,同学们最好引起重视,把静电场学好,后面高中物理板块中磁场和电磁感应的课程讲得更快,大家要有心理准备。下一篇文章,笔者会着重谈一下应对策略。(文/王尚)

王尚老师微信

扫码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免费获取物理教学视频资料。

   
收藏这篇文章到: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图

© 2001 gaozhongwuli.com 高中物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