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何下功夫了物理却总考不好?引言 很多学生总有这样的感慨:我学物理挺下功夫的,也做了很多题,可是每次考试总考得不好,为什么呢? 正文 你肯定赞同这也的话:班里物理考试成绩最好的那个学生,一定不是最用功的学生。为什么我很用功,做的题也不比别人少,为什么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如别人呢?很多学生在学物理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心里非常不平衡。近期我在物理网和搜狐教育投稿了很多篇文章,一些学生加了我的微信(iamwangshang),问到我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写一篇文章,给同学们分析下。说明一下,这是笔者个人对物理学习的看法,仅供同学们学习借鉴。 原因分析与建议 (1)横向对比,来反思学习问题。 这里的“横向对比”指的是与周围其他同学之间的对比,为什么有同学比自己学的好? 咱们的环境可都一样啊: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后作业,也是同样的考卷啊! 也许是他们比我听课认真,要么他们在课下做作业比我仔细…… 自己考得不如别人,别人一定有考得比我们好的原因,一定要承认这个客观的事实。 当然,更重要的是去学习他们的优点,有句古话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这个道理。 (2)反思自己课后是不是都做了总结。 同学们可以反思下,自己虽然很用功,也做了不少习题,可是在课下认真作总结了吗? 高中物理网的很多文章中都提到做题的重要性,想学好物理,做题是必须的,谁都不可能不做题学好、考好物理。不过,做物理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一个数量,而是为了进一步的强化课本上所学的知识点。 做物理题,同学们要强调每一道题都要做得都有意义,有价值,都是在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或者说都是在回归课本。关于如何回归课本的问题,王尚老师也在物理网和搜狐教育发表过一篇文章:《学过的物理知识如何回归课本》,同学们可以去搜索查阅。 同学们在课下要多做总结与反思,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更深层次上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内涵,找出考点之间的联系。比如,遇到一道力学综合题,到底是用动能定理还是用牛顿三大定律求解?依据是什么?要通过做题来总结,找到切入点。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课下认真做总结,只有课下把功夫做到了,到了考场上做题才能又快又好。 另外,高中物理题很少有单独考一个考点的,看看各个知识点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这是要下功夫去分析和探究的地方,也可以说是“难题的一道防线”,想学通学透物理,就要借助于对题深层的挖掘,将其考点与分析思路都回归(反馈)到教材上,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如何夯实所学的内容?就是靠不断的循环,由题到课本,由课本再到题。课下抽时间去研究一些解题模型,多去探究一些典型题的解题规律,对提高物理考试成绩是非常有益的。另外还将以同学们到高中物理网去看一些知识点总结和解题方法分析的文章,对同学们的学习一点有帮助。另外,还有一些典型的物理模型讲解,并有一些配套的练习题。 (3)提高解题时间。 提高解题的速度,这是考高分的必要条件。很多同学在物理考试中丢分,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并非题不会做;而是因为做题慢,卷子做不完。 为什么在考场上自己做题慢呢? 因为你在平时做作业时,做题的速度就慢。不信?你可以反思下:你课下做题比那些考高分的学生快吗?平时做作业太慢,做作业时没有压力,也没有给自己约束作答时间,注意力不集中;你在平时就养成了做作业不着急的习惯;这是一种惰性,到了考场上,快点解题,根本快不起来。 (4)学习和作息安排是否科学。 学习时间的安排和作息时间的安排非常重要。为什么会给大家提时间?因为大部分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时间安排上都有问题,做事拖沓,效率低下,考试的时候就感觉时间不够用,这其实都是平时学习毛病的反应。同学们应该知道,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谁也不多。想在时间上比别人多学,靠时间提高成绩是低效的。 有的学生喜欢晚上熬夜做题,导致第二天课堂上很困,在课堂上听课效率低,老师讲的一些物理wuli.in概念没搞明白。虽然也是和别的同学一样在听课,可是听课质量肯定不理想;特别是课堂上老师讲的一些细节,解题注意事项等,你可能理解的也不到位。 总之,同学们应该合理安排学习和作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物理要重视积累的过程 要想物理成绩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同学们要在课下一步步积累。在学习上,同学们要明白:只说不练是空谈,就是在纸上画饼充饥。学习其实是一个“劳动”的过程,要付出才能有回报,总想着不劳而获是行不通的。要想把物理成绩提起来,同学们就要不断积累,用踏踏实实的劳动去创造考试的财富。 还有,班里有很多的学生喜欢科比、卡卡这些运动明星,可是他们在赛场外的努力,洒下的汗水,你又知道多少呢? 之所以在赛场发挥的那么好,是因为台下的十年功夫,要知道,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些明星是我们的偶像,他们的努力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文/王尚;首发地址:高中物理网。 扫码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免费获取物理教学视频资料。 收藏这篇文章到: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图 |
||||||
© 2001 gaozhongwuli.com 高中物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