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验中要求测量数据估读的原因与意义物理教材中讲解测量的概念时,提到了测量数据一定要估读。从物理考试来看,物理实验题的估读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很多学生放松警惕,容易丢分的地方。 在这里,笔者和同学们来一起分析下为什么测量数据要进行估读?比如,直尺(刻度尺)最小刻度是厘米,我们就要进行估读,让测量的结果体现在厘米后一位(毫米)。或者这么理解,数据的最后一位反映的是毫米数量级上的大小。 一个测量工具是不可能百分百(理想)精密的,这是测量需要估读的硬伤,也可以认为是估读最根本的原因。 其次,测量过程中的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测量产生误差总是在所难免的。比如温度影响,再比如不同测量者的主观性,甚至是观察者的视力因素,等等。 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所得的一切测量结果都应该是近似的,近似值处以有效数字表示。 数据估读的意义估读的目的,在于利用最后一位数据,来一定程度上减少测量误差,使得测量结果更加接近于真实值。 测量中把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称之为有效数字,物理中将这位不可靠数位叫估计位,对应的测量数据称之为估计值。 中学物理中的有效数位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可以直接反映测量的准确度。比如:直尺测量长度所得的二组数据:分别为0.120和0.1200,从数学角度来理解,这二组数据没有差别,但物理上的这二组数据明显有不同的物理意义,体现了前者使用的测量工具应该是最小刻度为厘米的测量工具,千分位上的0属于估计数位值,后者使用的测量工具应该是最小刻度为毫米的测量工具,万分位上的0属于估计数位值。 严格来说,物理实验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0.120=0.1200的情况的。 游标卡尺的估读从高考物理考核角度来看,估读也是一个考察重点,所有的测量结果(测量仪器)都要测量;但貌似只有游标卡尺不用估读,很多同学甚至是老师都默认了这个“规矩”。 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游标卡尺的分尺中,到底哪个“线”对着,本身就是一种估读,同学们不妨想一想最近做过的题目,或者想一想自己以前做过的实验。(物理网王尚) 扫码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免费获取物理教学视频资料。 收藏这篇文章到: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图
力学
牛顿动力学
受力分析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运动学
匀变直线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能量与动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
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定理
电磁
电学
静电场
库伦定律
电场强度
电势能
恒定电路
闭合欧姆定律
电学典型实验
磁学
磁场
安培力
洛伦兹力
左右手定则
电磁感应
磁场强度
法拉第定律
E=Blv
楞次定律
|
||||||
学霸之道: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重视积累。© 2001 gaozhongwuli.com 高中物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