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网

牛顿运动定律

王尚老师微信

在这里,我们把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内容做系统的介绍。牛顿三大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动力学的基本框架,也是电磁学的根基。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帮助人类正确认识了力的效果,将长期以来人类对力的初级认识“力维持物体的运动”彻底推翻。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合外力为零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理解:(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惯性指的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

如图所示。如果曲面是绝对光滑的,那么从图1中A处落下的物体,应该会“冲击”到与A登高的B点。不管是当时人类的经验、意识积累,还是后来的机械能守恒,都能解释这一现象。

牛顿运动定律

如果我们将曲面拉长,上述运动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A处落下的物体,依然会“冲击”到与A登高的B点;显然,这种情况小球在水平面内的运动距离会变大。

如果我们继续把曲面拉长,当足够远时(接近无穷远处),上述运动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如图3所示,A处落下的物体,依然会“冲击”到与A登高的B点;只不过B点太远了,小球就要运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

我们应该知道,在这段时间内,小球是不会受到水平方向上力的作用的。也就是说,在没有水平外力(驱动力)的作用下,物体会运动,而且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这说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并不需要力。这是牛顿第一定律总结出来的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如果合外力恒定,显然a恒定,那么物体就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力的单位的由来

我们现在来看这个公式,觉得很简单;但是物理学家们得到这个公式,太不容易了。

为什么?因为当时连力的清晰的定义都没有,更别说力的单位了。

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中,并没有提到正比、反比中的比例系数。

不知道在看牛顿第二定律内容时,有几个同学注意到了,我们上面写的表达式没有写比例系数k,写的是a=F/m;即取的比例系数为最基本的自然数:1;严格来说,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a=k*(F/m);

当时的“力的大小”,只能用一升水的力(指的是一千克的重力)、两升水的力来定性地做描述。

在得到a=k*(F/m)公式后,物理学家们就人为取k=1,这样便从(F=k*ma=ma)中得到了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千克*米/二次方秒。

一牛顿的力,刚好能够让一千克的物体获得一米每秒的加速度。

前面提到的“一牛顿的力”,正是为了纪念牛顿,才将其名字作为力的单位的。力的单位简称牛,符号是N;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主要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1=-F2(N=N’)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相互作用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产生的作用不能相互抵消。

(4)作用力也可以叫做反作用力,只是选择的参照物(高中为参考系)不同。

(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为作用点不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不能求合力。

作用力特征

(1)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两个力的性质是相同的;

(2)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性质可以是不同的。平衡力的条件是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

(3)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可以单独存在,但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相互作用力只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而平衡力要涉及三个物体(两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

(5)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而平衡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6)相互作用力没有合力,平衡力合力为0;

(7)相互作用力具有各自的作用效果,平衡力具有共同的作用效果;

牛顿第三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畴

(不在高考范围内)牛顿第三定律是研究质点系运动规律的基础,一般来说接触物体之间相互作用都遵从牛顿第三定律,对于相隔一定距离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要看具体情况了。由第三定律可知,当两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而只有相互之间作用时,它们的总动量变化为零,既动量守恒。把这一结论推广到有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就是更加普遍适用的动量守恒定律,它比牛顿第三定律适用范围更广,适用于从低速到高速,从宏观到微观各个物理领域和各种相互作用。对于相隔一定距离通过场以有限速度产生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引力相互作用和磁力相互作用,要考虑推迟效应。其中引力相互作用,由于客观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且实际观测并未发现推迟效应带来的影响,因此一般假定引力相互作用遵从牛顿第三定律。对于磁场相互作用,例如静止电荷之间的电场力作用,由于推迟效应可以忽略,牛顿第三定律仍可适用。而某些电磁相互作用如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不适应,而要代之以更普遍适用的动量守恒定律。

王尚老师微信

扫码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免费获取物理教学视频资料。

   
收藏这篇文章到: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图

© 2001 gaozhongwuli.com 高中物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