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从这句话也能看出,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是多个物体构成的系统。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 动量守恒可用运动学公式、牛顿三大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出来。在此王尚老师建议物理成绩不错的学生可以做个尝试,推导不出来的,可以给王尚公众号teacherws留言。 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基本公式:m1v1+m2v2= m1v1′+m2v2′ ;此公式为两个物体动量守恒的表达式,多个物体碰撞可以写成: m1v1+m2v2+……= m1v1′+m2v2′ +…… 公式还可以写成:p1+p2=p1′+p2′,或者:Δp1+Δp2=0,Δp1=-Δp2;动量变化也是矢量,因此不能说“系统增加的动量与减少的动量等值”。 如静止的铀核裂变释放α粒子,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量的动量变化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动量变化的矢量和是零,但两个动量在数量上都增大了。 本文的标题是动量守恒定律基础,因此,我们下文主要来探究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是什么? 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王尚老师用一句话来做回答,是这样的:在规定的方向上,系统不受“外力”。 这句话共有三个要素:1方向;2系统;3外力;显然,受力分析是动量守恒定律使用的第一步。 1,关于方向的说明: 在探究动量是否守恒的时候,要首先明确方向,一般规定碰撞或运动所在的直线对应的方向(正负两个方向均可)。 2,我们对“外力”的理解: 这个“外力”指的是“外界的力”,与研究系统内部的力无关,什么是内部的力呢?举个例子,比如两个人在理想冰面互推的“推力”,等等。 3,系统的说明: 使用动量守恒定律,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构成的系统,或者爆破为两个物体的整体。总之一句话,我们研究动量的对象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4,需要记忆的动量守恒定律模型: 王尚多次给大家讲到过这样的典型模型,在这里给大家一个总结:“光滑面两球相撞”、“冰面互推”、“两个弹簧链接的物体”、“斜面上滑动小物块”、“火箭发射”、“人在船面上走动”、“二起脚”、“粒子裂变”等。 严格意义上来说,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是: (1)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2)系统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可以忽略不计;(子弹打木块、列车撞接等。) (3)系统在某一个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该方向上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物块沿斜面下滑不计任何摩擦力时,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4)全过程的某一阶段系统受的合外力为零,则该阶段系统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如果你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王尚老师一句话:在规定的方向上,系统不受“外力”,对动量守恒定律前提条件的总结很到位吧。 关于动量是否守恒的一个思考题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体A与B中间用弹簧连接(焊接),放置于光滑地面的墙角处,用力把B向左推,使得弹簧具有E的弹性势能,并保持B处于静止,然后撤去外力,问A离开墙后弹簧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多少? 大家可以做一下这个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高明白的就是,在各个运动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能量是否守恒? 推论:质点系的内力不能改变质心的运动状态高中物理动量问题是力学的重要难点之一。动量守恒还有一个推论:一个质点系的内力不能改变质心的运动状态。这个推论包含如下的三层含义: (1)若一个质点系的质点原来是不动的,那么在无外力作用的条件下,这个质心的位置不变。 (2)若一个质点系的质心原来是运动的,那么在无外力作用的条件下,这个质点系的质心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3)若一个质点在某一外力作用下做某种运动,那么内力不改变质心的这种运动,比如原某以物体做抛体运动时,突然炸成两块,那么这两块物体的质心仍然继续做原来的抛体运动。这种情况就是导弹在空中爆破的动力学分析问题了。 好,动量守恒定律基础部分就讲到这里,我们的动量还没有讲完,大家可以回到物理教研室目录,去查看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归档日期:2012-08-21 版权归属:高中物理网 http://gaozhongwuli.com/ 扫码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免费获取物理教学视频资料。 收藏这篇文章到: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图
力学
牛顿动力学
受力分析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运动学
匀变直线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能量与动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
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定理
电磁
电学
静电场
库伦定律
电场强度
电势能
恒定电路
闭合欧姆定律
电学典型实验
磁学
磁场
安培力
洛伦兹力
左右手定则
电磁感应
磁场强度
法拉第定律
E=Blv
楞次定律
|
|||||
学霸之道: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重视积累。© 2001 gaozhongwuli.com 高中物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