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理网:高中物理不能一味死学,要思考方法2012-11-14-原创文章归物理网所有,尊重版权,未经允许本文严禁转载。 在高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初中物理学得很好,到了高中却一塌糊涂。往日的风光不再,即便是再用功再努力也是徒劳。这就说明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对高中物理的学习不适应。因此提高物理学习效率,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节奏,就成为每一位理科生的必修课。 如下是笔者给大家的物理学习建议: ●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国内众多名师的教学视频来提高成绩。 目前是网络时代,科技在影响着社会的每个角落。国内很多名师都会在高中物理网、优酷网、土豆网上发布自己的教学视频,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学生来说,我们不妨把这些免费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吧。 高中物理网的教学视频区已经累计超过200万次点击,这里的教学视频都是免费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利用起来,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时不我待。 名师物理教学视频http://gaozhongwuli.com/shipin ●物理课堂利用好,认真听讲,开动脑筋,紧跟着老师讲解思路。 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学好物理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课堂听课的效率和与老师的配合程度,是导致学生物理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很多学生课堂不认真听讲,到课下做作业的时候,还要再去费一番力气去学习教材;这不就是我们物理上说过的“做无用功”吗? 倘若你落下了不少知识,不妨去物理网的基础课程区(http://gaozhongwuli.com/zongjie)进行巩固和提高,完全免费的优秀教程。它是由国内众多名师联合打造的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总结讲义。 ●课下努力思考,总结解题技巧。 很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同样的一个公式,在这个题目中还会,换一道题目就不会了。在解答没有见过的题目时,首先不能准确把握题目表达的情境和过程,而后又不能冷静地从学过的内容(尤其是做过的一些典型题)中准确地选取知识,把它迁移到新的情景中,灵活地运用“旧知识”来解决问题。对任何学生来说,要想学好物理必须多总结,把学过的知识巩固住。 高中物理网主页上有一个归纳区,给大家归纳了很多常考物理知识和解题思路。比如,“动量守恒五个典型应用场景”,“近五年光学常考的10个知识点归纳”,“机械振动图像能读出哪些数据?”等等,建议大家去查看。 ●物理错题要严肃对待。 很多状元在谈及学习方法的时候都会提到错题本。错题本是最好的自我针对性复习方法。但很多学生改错题总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善于总结好的方法。 在这里笔者推荐给大家物理网的清华北大错题本,里面的错题都非常典型,如果你能把这些错题都琢磨明白,不愁物理学不好。 ●物理学习要有计划,“有法可依”。 高中阶段学习计划非常重要,任何一科都是如此。我们都知道物理知识抽象难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复习和总结。如何约束自己呢?我觉得大家要给自己规划一个复习(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要具有可执行性,不怕短小,就怕太长。比如,我们可以给自己来一个这样的计划,我打算这两周再把必修1的课本翻看一遍,例题做一遍。嗯,不错的小计划。 ●高考物理试题原题要认真对待 当下高考命题在呈现多元化命题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认真且灵活对待高考原题,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分析,从原题上扑捉命题者命题的特点和倾向。 如果你想要下载历年高考物理原题,推荐到高中物理网去下载。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纯word版本,这些资料均免费。 ♦考生必备:历年高考物理题链接地址http://gaozhongwuli.com/kaoti/ ●课下琐碎时间是有待开发的宝藏。 鲁迅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我们不能只说不练,高中阶段学习时间多么宝贵啊!排队打饭的时候,回家的路上,零零星星的时间,能利用都利用起来。 ●适度紧张,适度放松,调整好心态。 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努力去改进。要知道不可能有一口吃个胖子的事情,凡事都讲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积极上进的心态,学习上不能消极厌世。 ●学习物理,要经常与同学、老师进行沟通。 查缺补漏一个极佳的方法就是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问。同学之间可以组成学习小组,互相提问、互相讨论、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合作学习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方法之一。学习兴趣要调动起来,只要兴趣,学什么都不难。 我们除了学习之外,还要注意和同学一起来培养学习环境。 以上这些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虽然不能马上帮大家解决几道难题,但如果大家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坚持以上的原则,相信会给大家不小的帮助。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衷心祝愿大家的物理学习能再上一层楼。 高中物理网专栏作者小安原创文章,本文版权归属物理网(gaozhongwuli.com),任何网站转载本文必须经过物理网授权。 扫码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免费获取物理教学视频资料。 收藏这篇文章到: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图 |
||||||
© 2001 gaozhongwuli.com 高中物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