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网

物理网:高中阶段要改善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2012-11-14-精选

王尚老师微信

本文系高中物理网编辑原创资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物理成绩的提高离不开好的学习方法,然而并不是说你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就万事俱备了。起码一点,这些方法要应用在你平时的学习当中。很多学生还是想了解有哪些事倍功半的办法,这样的文章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笔者的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物理成绩,笔者推荐如下几个学习方法。

●上课认真听讲,紧跟着老师的思路。

高中物理教学进度很快,知识点有多,很容易落下来,尤其是在课堂上听课的时候我们不能放松。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其实很多时候是在课堂上开了小差。课本上的基础概念、定理、定律以及对应公式等内容,是物理学的根基;课堂是打基础、吸收知识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也许很多学生已经落下了一些课业知识。在物理网教研区(http://gaozhongwuli.com/zongjie)有专门的基础知识巩固,并配有相应的教学视频(都是免费的资源),对大家的学习很有帮助。

●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名师的视频来提高物理成绩。

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很关键,高中物理网在很多文章中也都提及过。但如果自己的物理老师是资历浅怎么办?或者老师有口音,听不懂怎么办?这个时候建议大家把网络上的免费资源利用好。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没听懂,别留到后面,赶紧打开电脑或用手机去查看高中物理网上专门讲解的教学视频,把知识巩固住再说。

如果你是高三的学生,笔者建议你在物理网的视频区学习。物理网的视频侧重于高考生的辅导,而且这些视频都是免费的。

物理网名师教学视频http://gaozhongwuli.com/shipin

●课下多总结解题规律,努力提高自己分析能力。

知识与解题方法的归纳是学好物理的一大法宝。常考的知识点和解题模型一定要在课下多去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很多学生抱怨自己做题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解题思路归纳的太少。

物理网有典型问题归纳区,给大家整理了很多常考知识点以及解题思路。比如,“判定摩擦力性质的常用方法”,“动量定理使用的典型场景归纳”,“近五年高考试卷中原子物理学考点探秘”,等等,推荐大家去查看。

●记录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并科学利用错题本。

做题是要有目的的!做题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而错题,正是暴露了我们的这两个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没有事干了,就翻开自己错题本,或者错题本上总结的东西看看!千万别以为这种理科性强的东西学会了就不会忘!错题本就是为了防止忘才记录的。

有的学生物理学得还不错,觉得没有记录错题的必要。在这里笔者推荐大家到物理网看看《清华北大错题本》。这是高中物理网众多编辑合力编辑整理的一套免费学习教材,全国各地的物理高手都在这里学习。借鉴这些物理高手的错题是个捷径。还记得牛顿的那句至理名言吗?我看得比别人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最大化利用学习时间,经常定学习计划来辅助课下学习

俗话说“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最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常常自我监督,严格要求,每天或分阶段自己或让父母检查,是否完成了学习计划,为什么没有完成,怎样补救等等。总之,学习不能只凭热情,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是做不成大事的。

提醒大家的是我们的学习计划要小巧,具有执行性,不能太过空泛。很多学生给自己定了一个长期计划,结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过不了一周,就扔一边了。

●历年高考物理原题务必针对性研究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我们高中物理的学习目的就是应付高考,希望在高考中多拿分。所以,高考物理原题的研究归纳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仅仅是为做题,更为关键的是分析和归纳这些典型好题的特点,考察的难度等等。

高中物理网的主页上有大量历年的高考物理真题供大家免费下载,需要的同学赶紧去下载吧。

♦国内各省历年高考物理原题下载http://gaozhongwuli.com/kaoti/

●认真对待课下作业。

李大钊先生曾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习上,玩要玩个痛快,学要学得踏实”。物理课下作业亦是如此。不能边做作业边想着看电视,边着听歌,边发着短信。课下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对知识点的吸收很关键。另外,我建议大家在平时限定下自己做作业的时间,以便于提高平时的解题速度,一直保持这个好习惯能让你在考场上解题很快,多拿分。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贵在坚持。按照如上的这些方法,天天坚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多努力,多付出,才能多收获。

最后预祝大家物理学习进步,考试考高分。

本文作者:小安;版权归属物理网(gaozhongwuli.com),未经允许,严禁擅自节选和转载。

王尚老师微信

扫码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免费获取物理教学视频资料。

   
收藏这篇文章到: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图

© 2001 gaozhongwuli.com 高中物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