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师面对面》之高考热点话题答疑01-10(编审)本文系高中物理网编辑原创资料,未经作者与物理网允许严禁转载、节选。 前几天有不少高三的学生、其家长在物理网留言,或给我们编辑组发邮件,咨询一些物理学习、高考物理动态等问题。 一些关注比较集中的问题,小泽专门咨询了北京市的王尚老师。小泽把王老师的悉心答复编整为这篇文章,希望对高三学生的高考备考能带来帮助。如下: ●问:最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卷有哪些突出特点? 王尚:无可否认,最近几年高考物理一直在变化,区别于五、六年前的情况,最近几年的主要特点有: (1)题目更加综合化,几乎没有题单纯考核一个知识点了。 (2)试题非常灵活。死搬套路,乱套公式想拿点分儿的方法已经走不通了。 (3)选择题对单位运算、非计算性质的推理分析考察加强了很多。 (4)高考实验题更加开放,问题问法更加新颖,且注重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总的来说,这几年高考实验题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很多,要留心。 (5)计算题侧重于理论的实际应用,在最近五年都有一道专门的模型问题(典型代表北京考题第23题),从高中物理网的调查来看,考生们在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上的丢分严重。 (6)物理压轴题难度加大(第一问难度未变),对数学计算与分析能力要求明显加强。 (7)整张物理试卷中图像明显变多,尤其是坐标类图像,对大家读图,从图中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的考察明显增强。 ●问:不少高三学生已经跟不上课堂复习进度,物理问题越积累越多。请问王尚老师,怎样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王尚:这个问题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在任何一个班级都是如此。伴随着高三物理复习工作的进展,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感觉吃力,逐渐跟不上大部队了。 从全国范围来看,接近一千万的高三大军中,至少有15%(那可是一百多万学生啊!)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妥善解决过。 原因简单,但也无奈。对于普通学校的班级来说,老师们主要的精力放在班上前50%有可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对重点中学来说,老师们可能会照顾到前三分之二。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我想任何一所学校在开高三年级教师大会时,校长都会这样明确要求的:把教学重心放到能考上大学的孩子身上。毕竟,升学率对学校的招生和发展才是最关键的。 同学们要去适应高三的紧张生活,也要注意适应高三的一些转变。从师生关系上来说,在高三这一年,不再是老师围着学生“问寒问暖”了,而是学生“围追堵截”老师们问问题。 如果你有一些物理内容学得不是很理想,笔者建议你到物理站内基础知识巩固区去进行巩固(http://gaozhongwuli.com/zongjie/)。这套教程源于国内众多一线教师联手打造,是完全免费的资料。 由于课业压力等原因,你可能没有时间去归纳一些考点。高中物理网已经为大家整理了不少内容,类似于“高中物理求功的方法汇总”,“电场线性质与题型归纳”,“洛伦兹力下圆周运动要用到的几何知识概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现象与原理介绍”……等等,希望这些考点的总结对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带来方便。 ●问:高三物理要经历三轮复习,时间非常宝贵。请王老师谈一下如何把时间更高效利用起来? 王尚:高三一年的确很紧张,要把时间利用好。首先,高三是在考察学生的吃苦耐劳能力(熬夜做题与起早背书),另一方面(关键)是考察同学们对时间的统筹与安排能力。 在这里,我给大家两个最基本的建议: ●多做学习计划,约束自己学习。 制定计划能改善学习效率,一些同学边做物理题边听歌,一会儿又去吃个苹果,一心两用,甚至三用能做好功课吗?一个晚上下来,连一个小时的作业都做不完。定个具体的学习计划吧,把时间安排好。 在此笔者提醒大家,计划要精小、实用,可以给自己一个这样的计划:这周每天晚上研究一道电磁感应的高考压轴题。 ●科学地利用生活中的琐碎时间。 我个人在高中学习物理时有个好习惯:每天回家的路上回想一下自己今天学了什么,跟昨天的有何联系。我相信很多物理不错的学生也有相似的习惯,当然,他可能不是在回家路上,可能是吃饭的时候,或者刷牙时……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要把这些零碎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每天都比班里其他同学多学半个小时,整个高中三年坚持下来,那可是一大笔时间啊。 再次感谢王尚老师的回答。文章由高中物理网(gaozhongwuli.com)小泽编辑整理。【本文谢绝任何网站转载。】 扫码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免费获取物理教学视频资料。 收藏这篇文章到: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图
力学
牛顿动力学
受力分析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运动学
匀变直线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能量与动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
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定理
电磁
电学
静电场
库伦定律
电场强度
电势能
恒定电路
闭合欧姆定律
电学典型实验
磁学
磁场
安培力
洛伦兹力
左右手定则
电磁感应
磁场强度
法拉第定律
E=Blv
楞次定律
|
||||||
学霸之道: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重视积累。© 2001 gaozhongwuli.com 高中物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