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享下我觉得不错的学习方法2012-11-15独家本文系高中物理网编辑原创资料,未经物理网允许严禁转载、节选。 很多身边的朋友都向我咨询,为什么孩子的物理学起来这么吃力?尤其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家长和高三的学生父母。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高中物理学习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1,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繁多且复杂,考题中往往各个章节知识交汇在一起;2,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接连不断,考试压力大;3,授课进度快,少不注意,就会落下,但落下太多,补起来就费劲了。如上的三点,对任何学物理的学生都是考验,也是物理学习的主要难点所在。 难归难,对于理科生来说,物理的学习是逃不过的。 笔者推荐如下的学习方法帮助大家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堂认真听讲,紧跟老师讲解思路,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是我们获得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大家在课堂上要严格要求自己,紧跟老师的思路。每当老师提出来一个问题,一定要积极思考,不要等着老师说答案。很多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会分析,其实源于平时少了课堂上主动、积极的思考过程。 倘若你落下了不少知识,不妨去物理网的基础课程区(http://gaozhongwuli.com/zongjie)进行巩固和提高,完全免费的优秀教程。它是由国内众多名师联合打造的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总结讲义。 ●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查看名师视频给自己“开小灶”,来“充电”和“镀金”。 目前是网络时代,科技在影响着社会的每个角落。国内很多名师都会在高中物理网、优酷网、土豆网上发布自己的教学视频,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学生来说,我们不妨把这些免费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吧。 高中物理网所有的视频都是免费公开的,笔者推荐大家去查看下载。物理网的视频并不仅是在校学生的阵地,也是很多物理老师学习交流的平台。 物理网视频地址http://gaozhongwuli.com/shipin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在我们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有充分理解、复习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做物理题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做题的目的之一便是检验我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物理公式,记忆还需要理解,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运用,注意公式的运用范围。 ●高中阶段物理的学习一定要多思考,多总结。 很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同样的一个公式,在这个题目中还会,换一道题目就不会了。在解答没有见过的题目时,首先不能准确把握题目表达的情境和过程,而后又不能冷静地从学过的内容(尤其是做过的一些典型题)中准确地选取知识,把它迁移到新的情景中,灵活地运用“旧知识”来解决问题。对任何学生来说,要想学好物理必须多总结,把学过的知识巩固住。 高中物理网的归纳区给大家总结了很多重要的考点。比如“摩擦力做功与摩擦生热的关系深度思考”,“光学一定要注意的三个物理量”,“电磁波性质归纳”,这些归纳好的考点对学好物理,提高物理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题一定要重视起来,任何一道题都要刨根问底。 对高考生来说,真题的研究尤为重要。高三的复习并不是随意做做题目就可以的。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复习更应该带着理性、分析的思维去做,每一道真题对应一个或者数个知识点,把每一道题吃透,实际上便是对考纲内容过了一遍,同时对于重点、难点的把握亦会相应提高。 大家需要的话,可以登录高中物理网免费下载这些历年高考真题。 ♦考生必备:国内各省历年高考物理题下载地址http://gaozhongwuli.com/kaoti/ ●记录、整理错题,利用好错题本。 错题非常客观地暴露了我们前段时间的学习漏洞,要引起足够的注意。错题的巩固,并非是一两天的事情。在错题复习问题上笔者个人认为,对一道物理错题的复习巩固,起码要看上三遍或以上。很多学生整理错题集就是为了应付老师,这种心态实属不应该。 高中物理网为大家整理出了清华北大错题本(首页上就有),通过借鉴这些物理高手的错题是个不错的提高物理成绩的捷径。对于成绩不错的学生,笔者建议去下载。还记得牛顿的那句至理名言吗?我看得比别人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物理网整理的清华北大错题本,就是你脚下的巨人。 ●多问问题,多与他人交流。 闷头死学是学不好物理的,物理要勤于思考,要多向别人请教。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几千年前就强调了虚心拜师、提问、求学的重要性。有一些学者做过调查统计,物理的很多知识其实都不是课堂听明白的;有相当的一部分是课下做题时问老师,和同学探究学会的。 我们都学过寒号鸟的故事,也都知道笨鸟先飞。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是需要在实战中演练,不断积累和完善的。 最后,笔者衷心祝愿大家的物理学习能再上一层楼。 文/李绅;笔者系物理网专栏作家(兼)、张家口市物理教师。文章发布于高中物理网(gaozhongwuli.com),严禁转载。 扫码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免费获取物理教学视频资料。 收藏这篇文章到: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图 |
||||||
© 2001 gaozhongwuli.com 高中物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