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万有引力做过贡献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那么,都有哪些巨人呢?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到底有哪些科学家为万有引力做过贡献呢? 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在不断地探索天体运动的奥妙。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到过力的概念,他认为力是产生非自然运动的原因,力的作用只有在相互接触时才能传递,因此,对于遥远的天体,这个力是毫无用处的。 开普勒为天体运动奥妙的揭开做出了重大贡献,提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但却未解开天体运动的动力学之谜。 1645 年法国天文学家布里阿德提出一个假设:从太阳发出的力,和离太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笛卡儿1644 年提出“旋涡”假说,把行星的运动归结为动力学原因。 1666年意大利的玻列利提出引力是距离的幂的某种函数。 1673 年惠更斯在研究摆的运动时给出了向心加速度理论。 英国的胡克已经觉察到引力和重力有同样的本质,1674 年他提出引力随离吸引中心距离而变化,1680 年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引力反比于距离的平方的假设。可以这么说,胡克是除了牛顿外,距离万有引力定律最近的一位科学家了。 哈雷和伦恩从圆形轨道与开普勒定律出发,导出了作用于行星的引力与它们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当科学的接力棒传到了牛顿手中时,他便向万有引力定律的红线冲刺了。 他站在前人的肩上,发挥他卓越的才能,从数学的角度建立了注明的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是解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引力的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内容为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的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本质或物理状态以及中介物质无关。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第一次解释了(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之一)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牛顿还解释了月亮和太阳的万有引力引起的潮汐现象。他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其他力学定律,对地球两极呈扁平形状的原因和地轴复杂的运动,也成功的做了说明。推翻了古代人类认为的神之引力。 对文化发展有重大意义:使人们建立了有能力理解天地间的各种事物的信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科学文化的发展史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推导,其内包含着丰富的物理学思想和物理研究方法论的内容。 参考文献 万有引力http://gaozhongwuli.com/zt/wyyl/ 扫码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免费获取物理教学视频资料。 收藏这篇文章到: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图 |
||||||
© 2001 gaozhongwuli.com 高中物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