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网

物理复习,选择题专项演练(1)05-20

王尚老师微信

为协助同学们备战高考,将各种题型都逐步攻克,物理网(gaozhongwuli.com)编辑B组为大家精选了一些选择题,希望能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帮助。

开始做题前,笔者建议大家记录下做题所用的时间,最后把做题做个记录。

(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B=2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kgŸ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kgŸm/s,则

physics

A. 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B. 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C. 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D. 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答案A】

(2)如图所示,在真空中一条竖直向下的电场抛物线上有ab两点.一带电质点在a处由静止释放后沿电场线向上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physicsA.该带电质点一定带正电荷

B.该带电质点一定带负电荷

C.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D.质点在b点所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

【答案BC】

(3)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环a和b,当一条形磁铁的S极竖直向下迅速靠近两环中间时,则(  )

physics

A.ab均静止不动

B.ab互相靠近

C.ab互相远离

D.ab均向上跳起

【答案C】

(4)2004年”阜阳假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奶粉的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旋光”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鉴定含糖量,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相对于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physics,称为”旋光度”,physics的值只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physics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如图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减弱

B.到达O处钓强度不会减弱

C.将偏振片B转过一个角度,使得O处强度再次最大,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physics

D.将偏振片A转过一个角度,使得O处强度再次最大,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physics

physics

答案:ACD

(5)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

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点频率的光

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D.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

【答案BC】

(6)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L,如图(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Δt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

physics

A.周期为Δt,波长为8L B.周期为2Δt /3,波长为8L

C.周期为2Δt/3,波速为8L /Δt D.周期为Δt,波速为12L/Δt

【答案B】

(7)正弦交变电源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10Ω,交流电压表的示数是10V。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

physics

A.通过R的电流i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R=physicscos100π(A)

B.通过R的电流i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R=physicscos50π(V)

C.R两端的电压u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R=5physicscos100π(V)

D.R两端的电压u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R=5physicscos50π(V)

【答案A】

高中物理网站内的名师教学视频均为免费资料,在这里做个推荐,网站地址(http://gaozhongwuli.com/shipin/

最后,笔者给同学们一些课下学习建议,并衷心祝愿同学们能够顺利考入心仪的大学。

(1)做题后要多做分析,高中物理题太多了,你是做不完的,可考点,尤其是重要考点很少。同学们应该通过做题,把各个考点吃透,保证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可以灵活运用。

(2)做过的任何一道错题,犯的任何一个错误,大家都不要放松,一些小错,不能归结于马虎,还是由于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牢固和灵活,也不系统。

(3)课下做题要有个规划。做200道物理题的确听起来很多,可每天去坚持做5、6道,坚持一个月下来,也能差不多做完,是不是?

(4)物理学习,大家要注意提高效率。提醒同学们的是,核心的常考点务必要加大复习力度,多投入一些时间;不怎么考的或超纲的,不要去深究。

王尚老师微信

扫码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免费获取物理教学视频资料。

   
收藏这篇文章到: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图

© 2001 gaozhongwuli.com 高中物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