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第24题(压轴题)解析在这里笔者把2012年北京高考物理第24题给大家做一个解析,这个题是理综试卷中物理的压轴题,有一定的难度;当然,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题概述从题目考查范围和模型角度来看,这道压轴题与2011年的压轴题极为相似,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我们不去分析第一问,因为第一问都是送分的,没有什么讲解的必要。 在第二问中,两道题难度侧重点不一样。 此题难度较大的地方在于第二问中需要搞明白“软碰撞”模型,并列式子进行计算(这一点与2009年北京压轴题很相似),在高考这种有压力且紧张的考场上,很多孩子的运算能力确实不太好,影响这道题的得分情况。 而2011年的压轴题侧重于运动模式的思考,计算量并不是太大,但一定要小心的零势能点的规定。 在第三问中,两道题考察各有侧重。 此题还是侧重于数学运算,倾向于通过数学运算得出结论并分析具体的模型运动。 而2011年的考题中第三问侧重于根据图像来理解,具体带电粒子的运动模式,知道是如何周期往复运动的,然后再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区求解。参考word资料:2011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第24题(压轴题)解析 原题如下24.(20分)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今年的物理压轴题更加倾向于运算,可以这么来认为,这道题就是2009年压轴题与2011年压轴题的结合。中等程度的考生如果在考试前能够将这两道题仔细、独立的做一遍,我敢保证,这道题至少能够多得五分。所以,还是那句话,没有任何资料比历年的高考试题原题更有参考价值。 参考答案下载考点分析两个粒子的一个运动过程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自然是比较简单的,我们不去过多分析。 这道压轴题本质上是在考查“碰撞”问题,但这种碰撞时一种“软碰撞”。有点类似于两个小球借助于弹簧的“碰撞”模型一样。只不过在题目中,是用电荷间的排斥力模拟了“碰撞”过程中弹力。另外,题目采用图像交代电场问题,其实是很隐藏的告知了动力学情景。这个考点其实比较简单和基础。 在题目的第二问,实际相当于发生了一个完全非弹性碰。分别用动量守恒算共同速度,再带入能量守恒即可。很多时候,大家不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在这里提醒大家,我们可以采取类似于弹簧弹性势能的类比模式来思考。这里的相互作用能变化量和动能变化量的绝对值必然一致的,不然能量就不守恒了。前文中已经说过了,这一问的计算量还不小,因此在备考中,大家一定要多去限时训练自己计算能力。 最后一问如果直接思考临界难度会比较大,不妨先假设q已知,然后求B小球逃逸出电场的速度,最后通过受力分析知:当两个电荷又一次达到无穷远时是B最慢的时候,此时B的速度为正则B的速度不会变向,此时得倒关于q的不等式可算q的范围。这一问与上一问一样,也是涉及完全弹性碰撞的计算,计算难度也较大。这种带入的方法,与数学上讲到的待定系数法是一致的。 扫码关注王尚老师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免费获取物理教学视频资料。 收藏这篇文章到: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图 |
||||||
© 2001 gaozhongwuli.com 高中物理网 |